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组织机构 |政策法规 |机构改革 |审改工作 |机构编制管理 |信息动态 |事业单位登记 |中文域名 |党建工作 |预决算公开
首页
>工作研究>文章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决有力、稳妥有序地推进市县两级的机构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刚才栋梁市长做了动员报告,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机构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已经省委批复,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已经正式确定。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委的部署上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推进和深化体制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着重解决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扎实做好“三保”工作、奋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抓项目建设,扩投资规模;千方百计帮企业解困,保经济运行;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保社会稳定,全市经济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好于预期的效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加深,加之我们行政机构等改革相对滞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制约依然严重。深化机构改革,加快推进金融、财税、教育、文化、医疗、国企等各项改革,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加快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尤其是通过政府机构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府组织架构,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这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和深化体制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市级政府是省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保持上下衔接、确保政令畅通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以政务公开、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部门服务质量,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我们的改革还是阶段性的,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政府提供的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不足等问题亟需解决。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事业单位定位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的。必须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

  (三)推进和深化体制改革,是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和提高工作效能的根本途径。政府部门是政府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载体,政府组织结构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关系政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和政府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事业单位是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公共平台。虽然经过几次机构改革,我们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和完善,但一定程度上仍然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组织结构中长期存在的机构设置过多过细、职能交叉重叠、人浮于事和效率不高以及事业单位存在政事职责不分、社会化程度不高、财政负担沉重、缺乏竞争机制等问题不断显露出来,直接影响了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严重制约着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机构改革,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转变,实现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发挥最大管理效益的目标。

  二、明确任务,抓好落实,确保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这次我市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的原则是“上下衔接、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突出的三个重点是:完善综合经济部门职能,促进科学发展;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结合我市实际,这次改革总的要求,就是要从统筹城乡、率先转型、全面崛起、富民强市的需要出发,着力解决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要加快推进改革,又要保持我市政府机构的相对稳定和工作连续性。

  推进改革,关键是要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和管理观念,更加关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二是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上下功夫。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顺应改革的趋势,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大部门体制改革工作。三是在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上下功夫。要通过部门整合、理顺管理体制、调整职责分工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问题。

  推进改革,要坚持做到统筹协调、有机衔接。一是工作要紧密衔接。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该交接的工作尽快交接、该调整的人员尽快调整;撤销合并的单位要善始善终地做好各项工作,防止工作断档;管理体制调整的单位要搞好工作衔接,保持工作连续性、稳定性。各部门要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好,与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对接好,上下协调、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二是人员要尽快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党性、顾大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积极配合和支持机构改革。新组建单位的领导班子要按照“先到位后理顺、先运转后完善”的原则,迅速进入状态。接收单位的原有人员要把新进人员当作自己的同志来对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胜任新工作;新进人员要尽快到达新岗位、找准新定位、熟悉新业务,迅速融入新单位、创造新业绩。领导干部对新进人员和原有人员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维护好干部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三是职责要抓紧明确。市政府各部门之间要明确职能定位,把该承担的职能承担过来,把不该由政府管理,应该转给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事项坚决转移出去,切实避免职责交叉和职能遗漏的现象。同时,各部门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在确定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责任,切实解决权责脱节、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现象。四是效能要明显提高。要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和国家事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广大干部要自觉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作为第一需要、第一追求,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做到干工作雷厉风行、办事情精益求精。总之,通过改革,不仅要构建新体制、新机制,而且要有新形象、新气象、新活力、新成效。

  三、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切实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部门和人员多,且多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单位,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省批准的《方案》认真实施,确保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不断强化机构编制意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机构编制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权建设、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观念,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放在党委、政府的大局中考虑,确保机构编制工作服从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机构改革任务能不能顺利完成,机构编制的增长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机构编制工作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党委、政府是不是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是不是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落实,确保全市政府机构改革于今年年底前顺利完成。

  (二)要大力支持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机构编制部门是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党委的工作部门,又是政府的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编委、编办的职能作用,党政主要领导要适时听取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机构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以实际行动支持机构编制部门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对机构编制工作要多理解、多支持、多帮助,特别是对这次机构改革更要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使他们敢于坚持原则,大胆工作,真正发挥好机构编制部门的控制、把关、协调和监督作用。要加强机构编制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把那些理论素质高、原则性强、作风过硬的同志充实到机构编制部门,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把关,确保这次改革能够高质量、按要求圆满完成。

  (三)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纪律。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性和原则性很强,必须严格按法律、政策、制度办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文件和法规,今年中纪委又印发了《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些政策和法规,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管好管住机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纪律保障。在这方面,我市总体情况不错。但有的县区还存在一些与规定和要求不相符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党政领导要牢固树立从严从紧控编的观念,自觉遵守有关机构编制管理法规和纪律,带头控制编制,根据部门职能调整用好现有人员,逐渐把过高的财政供养比重降下来,在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特别是要严禁擅自设立机构、违规进人、违规配备领导干部,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借人员定岗之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打击报复,严禁借机构调整变动之机突击花钱、挪用资金、转移资产、私分钱物,坚决做到依法行政,令行禁止。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对任何部门、任何领导,都要严肃追究其领导责任。

  同志们,机构改革是全市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社会各界广为关注,干部群众极为关心。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有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市的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晋公网安备 14030202000007号

主办:阳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电话:(0353)2043346  E-mail:yqsbb@yq.gov.cn